徐老,我们心中的丰碑,
永远给我们力量和智慧。
不只是因为在我们的班旗上,
印制着您光辉的名字。
一
敬爱的徐老,
您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
虽然您再也不能给我们写信,
也不能再来到我们中间。
但是,您的精神永垂不朽,
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田。
那是一九九四年七月的一天,
我们一七○班毕业已经三十年,
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
汇集在长沙烈士公园。
我又来到了三十年前的学生中间,
尽管他们也年近半百,
尽管他们都事业有成,
我还是感到又恢复了青春。
我们在荷花池畔聚会,
我把徐老给我们的亲笔信复印件,
郑重地分发到每个人的胸前。
这时候,我闻到荷花格外的香,
也看到荷叶也格外的翠。
请不必问这是为什么,
因为正是在这次聚会上,
我们决定把徐老的信,
捐献给母校湖南第一师范,
因为它不只是属于我们。
二
最难忘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八十六岁高龄的徐老,
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我们中间。
一师校园,阳光灿烂,陈列馆前,红旗飘展,
我们一七○班教室,
更是掌声雷动盛况空前:
徐老站在讲台上,
慈祥的目光,
热情的问好,
殷切的期望……
此时此刻,
幸福的暖流流遍全身,
激动的泪水沾湿衣襟;
此时此刻,
我们自然地回味那个甜美的梦,
梦见徐老来到了我们中间。
今天我们的梦终于圆了,
心里怎能不格外的甜?
徐老走出了我们的教室,
我们请他老人家合影留念,
于是,在校园中央的草地上,
我们展开了庄严的班旗,
簇拥在徐老的周围,
摄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你看,我们一个个笑得那样开心,
徐老也乐开了深情的笑靥。
三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四日,
这个日子永远牵动着我们的心,
就在这天徐老给我们写了亲笔信。
那是三十六年前一个晴朗的日子,
“徐老给我们来信了!”
这喜讯飞快地传遍了全班,
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教室,
我捧着徐老的亲笔信,
怎么也抑制不住激动和兴奋。
那一个个遒劲工整的毛笔字,
无不寄寓着徐老关怀师生的厚意深情。
我一字一句真真切切地读,
大家一字一句仔仔细细地听。
徐老在信中夸奖了我们的成绩,
也勉励我们要继续前进,
还说他要来我们这里看看听听……
徐老的话像甘露,
点点滴滴沁进了我们的心脾!
徐老的话是鼓点,
给了我们力量和温馨。
难怪今天我们的班旗特别耀眼,
难怪今天我们的教室特别明净!
于是,“创健进,迎徐老”的主题班会召开了,
于是,“创优”活动又上了新的台阶,
于是,大家都热切盼望徐老的光临!
四
捧读徐老的亲笔信,
我们不禁回忆起“创优”的时光,
当年我们班下定了决心:
一定要用徐老的名字命名。
是徐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精神,
指引我们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是徐老感人的光辉事迹,
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救亡存断指”的爱国忠烈,
“入党在危时”的坚定信仰,
“踏海斗长鲸”的英雄气概,
“始终不沮丧”的乐观豪壮!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追求真理的勇敢顽强,
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
艰苦朴素的崇高榜样!
“润物细无声”的“徐外婆”,
四十三岁的留法老学生,
五十八岁的长征老红军,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民教育家,
“人民之光,我党之荣”的一代师表!
于是,我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全班涌现了全面健进的新气象,
于是,我们向徐老写了汇报信,
向学校写了申请书。
终于,我们如愿以偿:
学校批准我班命名为“徐特立二班”。
从此,徐老的光辉名字,
印制在我们的班旗之上!
徐老,我们心中的丰碑,
永远给我们力量和智慧,
不只是因为在我们的班旗上,
印制着您光辉的名字!
(李济源,一师原语文教师,娄底师专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