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人物篇 | 郭鑫:躬耕教坛育桃李

来源:学生记者 何禹轩 发布时间:2025-08-19浏览次数:

郭鑫老师(左四)

郭鑫,音乐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音乐教师教育与音乐艺术管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等省级项目4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2部。曾获第八届全国美育展评教研成果奖,学校首届师德师风奖;多次荣获省级、校级课堂教学竞赛一、二等奖。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国家著作权专利1项。主持校级一流课程1项,A类金课1项。

“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在传递价值”

“三尺讲台守初心,一片丹心育桃李”是郭鑫老师的座右铭。自2002年本科毕业入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以来,她的课堂始终保持着“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底色。“课堂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在传递价值。”郭鑫老师认为,课堂上自己的言行会直接影响更多孩子和家庭。所以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地方,更是价值观生长的土壤。

“不能讲错是底线,怎样讲好是学问。”在二十余年的从教生涯中,郭鑫老师将这一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备课的时候,会反复核对每一个教学案例的准确性,比如在讲湖南花鼓戏时,得查证具体的曲牌和地域特色。”而“怎样讲”,郭鑫老师说这便是琢磨学生的接受度。在给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六年制师范生上课时,郭鑫老师用杯子打节奏、矿泉水瓶当沙锤这些直观的的方式,把抽象的理论变成能动手体验的内容。

这种严谨的态度,深刻影响着她的学生。现任长沙市芙蓉区育才二小教科室主任的陈冰媛,是郭鑫带的第一届学生。回忆起大学课堂,她仍感慨:“在郭老师的课堂上,我学到最多的,不单单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更是郭老师对待课堂教学的敬畏之心。”

“教育要服务一线需求”

“知行合一”是郭鑫老师构建音乐专业必修课的核心逻辑。近年来,面对“应试美育”向“素养美育”的转型,她选择“走出课堂,扎进一线”——从四大名校的AI技术课堂到社区福利院,从工人文化宫到梅溪湖大剧院,她的足迹遍布长沙各类教育与文化场景;更深耕乡村教师培养一线,将“一线需求”转化为教学改革的动力。正如她所言:“教学要接地气,不然教的方法学生用不上。”

这种实践导向,直接体现在她对公费师范生的针对性教学之中。2010年,湖南启动首批六年制初中起点本科公费师范生培养试点,郭鑫老师主动承担起教学任务。“以前针对四年制学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六年制的孩子。”面对全新的课堂,她这样说。为此,她带头开展教学改革,将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等国际先进教学法引入课堂——把视唱练耳课程从桌椅教室搬到奥尔夫教室,学生席地而坐,怀抱乐器,在教师的引导下做音乐性的“动”,自由感受和表现音乐;教学中注重“即兴式”学习,结合湖南花鼓戏、地方民歌等本土元素,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一线导向”的教学创新,让学生从“音乐门外汉”逐渐走进音乐殿堂。每一次的视唱练耳教学音乐会都是郭鑫老师“扎根一线实践”的最好印证,她不仅激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更用行动证明了“教育要服务一线需求”的理念。

“要培养学生创造工具的思维”

在智教融合的浪潮中,郭鑫老师敏锐捕捉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积极探索“传统教学”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为音乐教育注入全新活力。课堂上,她熟练运用超星学习通的数据统计功能实时掌握学生出勤、互动及作业完成情况,而且还引入音乐素养学习测评软件Auralia CN、Musition CN V6及和声听觉训练软件ToneGym,构建起“数据追踪—精准诊断—靶向提升”的教学闭环。

“以前只能凭经验判断某个班可能在音程学习上存在薄弱,现在通过软件生成的错题分析报告,能清晰看到每个学生在音程识别、节奏模仿等细分维度的具体表现。”郭鑫说道,这种精准化教学让她得以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个性化练习方案,例如为音程识别准确率低的学生推送专项听辨训练,为节奏稳定性不足的学生搭配律动小游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更具创新性的是,她牵头搭建跨学科实践平台,组织音乐学专业学生与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学生联合开发“音乐美育素养学习测评软件”。在这一过程中,音乐专业学生负责梳理教学需求、设计测评维度,工科学生承担程序开发与算法优化,双方在协作中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提升了跨界融合能力。正如郭鑫所言:“数字时代的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运用工具,更要培养他们创造工具的思维。”这种将技术创新融入教学实践的探索,为音乐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郭鑫老师的坚守与创新,或许就是“躬耕教坛育桃李”的最本真诠释:用音乐连接教育,用教育传递热爱,让每一个被她点亮的学生,都能在音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一审:郑国友;二审:侯蓉;三审:欧阳斐)



版权所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地 址: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邮 编:410205
                     湘ICP备05000548号      湘教QS1-200505-000191
                     管理:宣传部    电子邮箱:xcb@hnfnu.edu.cn

官方微信
湖南教育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