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人物篇 | 唐德燕:教改路上的育人先锋

来源:学生记者 资明玥 发布时间:2025-08-09浏览次数:

唐德燕老师

唐德燕,博士,副教授。自任教以来,长期承担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与课程改革任务,主讲课程包括《数据科学与工程导论》《Python数据处理编程》《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等。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推动课堂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学生个性化成长路径的探索。曾主持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多项,发表教学与科研论文10余篇,获批软件著作权20余件。

课堂革新:让知识在共鸣中生长

走进唐德燕老师的课堂,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松弛而有度”的氛围——既不拘泥于传统的灌输,也不流于形式的热闹,而是在紧凑节奏中建立起思维与知识的共鸣。23级数据科学3班唐欣颖说:“唐老师善于用幽默例子和生活趣事解释抽象概念,让我们在笑声中理解知识。同时,她严格把握课堂节奏,关键理论讲解时要求集中注意力,合理设置限时练习和小组竞赛等不同环节。这种“智力紧张、情绪轻松”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既不觉得枯燥压抑,又能高效学习,下课后常常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唐德燕老师认为,课程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能力与价值的培育。她主持建设的《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和《数据科学与工程导论》两门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B类“金课”。课程内容紧扣行业发展脉搏,引入实际案例与真实数据资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深度融合。在教学设计上,唐德燕老师勇于突破传统模式,探索案例驱动、项目导向、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数据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中,她引导学生围绕生活实际案例开展项目,从数据采集、预处理到可视化展示,每一环节都与行业实际对接。

她十分重视学生反馈,通过课堂问卷、教学反思周记等方式,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和节奏。她还将教学反馈机制系统化,设立“教学改进小组”,每学期组织2-3次与学生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并纳入教学改进。

教研融合:以科研反哺教改的创新实践

唐德燕老师不仅是一位课堂上的“耕耘者”,更是一位教改领域的“探路人”。她十分重视课程与就业能力的契合度,精心设计课程任务与评估机制,不断推进“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她主持省级重点教改项目《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计算机类专业“3+1+X”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3+1+ X "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创新“双元四同三平台”校企合作模式,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提升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唐德燕老师主持的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与多家IT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力求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真实岗位任务,将课堂与职场无缝衔接。她强调:“课程建设不是孤立的,而应服务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唐德燕老师带领学生深入调研市场需求,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她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中增加了大量实践项目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运用相结合。22级计科4班夏月说道:“这种课程设置不仅让我们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还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们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更有目标和动力,也让我们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信心。”

育人薪火:以个性培育点亮成长之路

唐德燕老师坚持“因材施教、以兴趣为引”的方式激发学生内驱力。她根据学生不同基础实施分层教学——为基础好的学生布置拓展任务,为基础薄弱者补充基础知识。在科研指导中,她鼓励学生们按兴趣选择课题,并为学生提供贴心、细致的帮助。22级计科4班覃苏苏说:“唐老师总是亲力亲为,第一次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时,因经验不足,临近作品提交截止日,我们不仅进度严重滞后,还在核心算法上卡了壳。唐老师了解到情况后,放弃假期休息时间,陪着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唐德燕老师经常说:“我不是要培养一个会写代码的机器,而是要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独立判断、情感与责任感的人。”她还为学生们建立“个性成长档案”,针对不同性格、学业状态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这份档案就像一本专属的成长指南,细致地勾勒出学生们的发展轨迹,她与学生们的每一次交流谈话,从困惑倾诉到目标规划,都化作她笔下工整的批注。22级计科4班梁欣如说“这份档案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清楚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面对挑战时也更有自信。”

作为一名长期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唐德燕老师始终走在学生成长的第一线。她用真诚与细致赢得学生信赖与喜爱,获评“优秀班主任”“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始终奋战在教学育人工作的第一战线,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最懂我们的唐老师”。

在唐德燕老师眼中,教育的核心从不是知识的“填满”,而是人格的“唤醒”。她始终把“育人”作为教师职责的核心,力求让每一名学生都在自己的节奏中成长。唐德燕老师用行动诠释了“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用情感凝聚起教师的温度与力量。她说:“我希望将来的学生回忆大学,不只是记得书本,更记得在他们身边的那个温暖又坚定的老师。”

(一审:郑国友;二审:侯蓉;三审:欧阳斐)



版权所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地 址: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邮 编:410205
                     湘ICP备05000548号      湘教QS1-200505-000191
                     管理:宣传部    电子邮箱:xcb@hnfnu.edu.cn

官方微信
湖南教育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