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与“大思政”育“大先生”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来源:宣传部 郑国友 王历晴 发布时间:2022-07-11浏览次数:

7月10日,由我校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与“大思政”育“大先生”全国学术研讨会,在百熙楼228报告厅举行。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的数十名知名学者和数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校领导罗成翼、童小娇、曹兴、周发明、李昱出席。

开幕式由校党委书记罗成翼主持,校长童小娇致辞。童小娇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讨会的举办,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系列论述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交流“大思政课”研究心得、推动“大思政课”育人实践的积极举措。她期待,各位专家能在研讨会上发表真知灼见,加强互动交流,为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智慧与力量。

主论坛研讨会由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曹兴主持。

在研讨会上,校党委书记罗成翼《“大思政”育“大先生”:红色师魂培育的“一师”创新实践”》的主题发言,阐述了新时代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依托学校丰富的红色资源,以“大思政”为育人理念,以“红色血脉”为育人载体,开创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以“红色血脉”铸“红色师魂”的师范生师德养成创新之路:一是以“大思政”育“大先生”,诠释红色师魂培育的新理念;二是以“红色血脉”铸“红色师魂”,拓展红色师魂培育的新内容;三是以“涵养”塑造“师魂”,创建红色师魂培育的新方式,提出“红色师魂”的特质是具有“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执教强国的爱国情怀、爱生如子的人民立场、敬业奉献的奋斗精神”。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总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做了题为《何谓“大思政课”?如何“善用之”?》的主题发言。沈教授围绕“我们是谁、什么是大思政课、为何善用大思政课以及如何善用大思政课”等四个维度展开论述。他指出“大思政课”的践行主体包括思政课教师、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党全社会成员在内的大主体,同时,他还立足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从明确教育导向、问题对话、解决路径等方面回答了如何善用大思政课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做了题为《谈“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的主题发言。刘教授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讲话内容展开论述,他提出思政课老师的劳动是一种“心力劳动”。心力劳动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劳动。作为思政课教师,每一堂课前要整理一下情绪、调整一下心态、找一下魂儿。刘建军教授还指出学生重点要在“悟”字上下功夫,要沿着“学、思、践、悟”的先后顺序树立理想信念。此外,他还提出教学中要注重方式方法,要以惊涛拍岸的声势将世界的真相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的心灵更加充实、丰沛、鲜活,展示出思政课的阳刚之气。

华南师范大学陈金龙教授做了题为《“大思政课”的核心是思政课》的主题发言。陈金龙教授认为,“大思政课”体现在一是目标之“大”,即立德树人的大目标;二是主体之“大”,汇聚学校、机关、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三是空间之“大”,包括学校、社会、网络空间;四是资源之“大”,涵盖了历史、现在、未来,中国与世界;五是方法之“大”,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社会课题研究等;从而实现具有大格局、大视野、大境界。此外,陈金龙教授还指出“大思政课”的关键是讲清道理,而且讲清“大思政课”的道理,必须聚焦教材的难点、理论创新的热点、学生关注的焦点、学科前沿问题,以及自己的研究领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岩教授做了题为《注重小而精,展现大思政》的主题发言。王岩教授就当前思政课存在曲解“启发性”教学、追求“课堂教学时效性”等问题,提出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教师主体理论修养,要善于并自信“讲道理”。他还指出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与教学方法的艺术性之间的关系、教材体系的原则性与课堂把握的灵活性之间的关系等六种教学关系。此外,他还从教案、讲解方式等六个具体方面要求教师要修炼“小而精”的教学内功,注重“小而精”,展现“高大全”,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进而提高教书育人的“实效性”。

湘潭大学李佑新教授做了题为《谈谈“大思政课”的“大视野”》的主题发言。他认为思政课教师要讲好大思政课需要四个方面的大视野。一是社会生活大视野。思政课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不是纯学术,需要充分吸取社会生活丰富的素材和养分,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二是历史纵深大视野。上好大思政课,需要大历史观,要在充分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史、近现代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基础上,认识现实,开拓未来。三是国际格局大视野。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第四是跨学科大视野。大思政课具有综合性与广博性,这为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博雅讲坛教授顾海良做了《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主题发言。顾海良教授的发言主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如何进课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如何实现从理论体系到教材体系,再到教案的转化,以及如何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三个问题展开。顾海良重点指出,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防止课堂教学碎片化、快餐化和媚俗化。教师要通过集体研讨备课,吸纳各方面资源,集中挖掘和探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要对核心要义、基本方略、总体思想的把握。

分论坛共设十个,均采用线上模式进行。各分论坛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专家就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梳理了其中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有专家提出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总体性逻辑设想。有专家考察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并探讨其实践进路。围绕“大思政课”与“大思政”育“大先生”,“大思政课”的历史资源、现实状况、理论支撑、逻辑体系、教学展开诸层面问题在会上得到深入研讨。

(编审:欧阳斐)



版权所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地 址: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邮 编:410205
                     湘ICP备05000548号      湘教QS1-200505-000191
                     管理:宣传部    电子邮箱:hnysxcb@126.com

官方微信
湖南教育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