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人物篇 | 李双:以“融”“赛”之法育有“中国心”之人才

来源:学生记者 肖庆怡 发布时间:2025-09-05浏览次数:

李双,我校外国语学院教师,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曾连续4年以主讲教师或团队成员身份参加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获得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指导学生获“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国赛一、二等奖各1项,省赛一等奖2项;获“外研社·国才杯”演讲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二等奖1项。

李双老师

李双老师以满腔教育热忱践行新时代教师使命,在思政融教、以赛促教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培育专业扎实、情怀深厚的新时代人才持续贡献力量。

一、思政融教:让隐性价值浸润课堂

李双老师非常重视课程育人,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她始终秉持“语言教学和价值引领两手都要抓,都要抓牢”的理念。她深知,语言知识是显性的教学内容,而课程思政是隐性的价值传递,要让隐性思政 “被看见”,必须在教学设计上巧下功夫。为此,李双老师与课程组以“言思协同”“言行一致”为核心设计原则: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涵盖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思辨能力与价值引领等维度;再对单元主题下的学习资源进行解构、重组与优化,转化为演讲、调查报告、小组辩论等具体学习项目。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既是掌握语言技能的过程,也是接受价值熏陶的过程。

“学生能从中西文化对比、古今案例学习中汲‘正能量,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李双老师说,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中,能看到他们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自信,从“言语美”感知“心美”“行动美”。而学校的红色育人氛围、团队成员的互助精神,更让思政融教有了天然土壤。

22 级英语卓越班朱雯茜对此深有感触:“李双老师总能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我们思考,课堂风趣又活跃。更难得的是,她不仅关注我们的学业进步,还会用心指导我们注重个人发展,是我们又敬又爱的老师。”这种师生并肩、互学互鉴的氛围,本身就是思政融教的生动体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根正苗红”。

二、以赛促教:让竞赛反哺日常教学

“教学竞赛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李双老师认为,比赛既是提升自我素养的外驱力,也是向同行学习的宝贵契机——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竞技交流,收获的经验远比独自摸索更丰富。

在“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备赛中,百熙楼的走廊、城南大礼堂的台阶,都成了她和学生的“临时训练场”。李双老师陪着学生完成上百场即席演讲训练,逐字打磨演讲稿逻辑,逐句调整表达温度。21级英语1班佘奕涓回忆:“无论烈日还是风雨,她总是耐心指导,从定题演讲修改到即兴表达训练,从不缺席。是她的专业与陪伴,让我从胆怯变得自信。”

在“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英语短视频大赛中,李双精准洞察团队问题,及时给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还主动分享创新思路,最终助力团队拿下国家级二等奖。23级英语1班田一诺说:“她不只是专业‘引路人’,更是情绪‘定心丸’。能遇到这样有温度、有实力的老师,特别幸运。”

而竞赛积累的经验,最终都反哺到日常教学中。“日常教学是积累,支撑竞赛绽放;竞赛成果又回归课堂,优化教学设计。”李双老师强调,教学竞赛与日常教学互为补充、双向促进,共同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三、立德树人:育人路上硕果盈枝

作为教育工作者,李双老师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而“思政融教”与“以赛促教”的实践,正是她践行这一任务的核心路径。思政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让课堂跳出单纯的知识传授,有了价值引领的温度;竞赛与日常的良性互动,让教学打破固化的模式,有了能力进阶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向“培育有‘中国心’的外语人才”这一目标。

这份探索早已结出累累硕果:李双老师在一次次教学实践与竞赛打磨中,实现了教学能力与思政素养的双向提升,成长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于学生而言,他们在语言技能稳步提升的同时,更通过中西文化对比、中国故事传播,深化了对家国文化的认同,树立了坚定的文化自信——有人从竞赛中的胆怯者蜕变为自信的表达者,有人从文化认知的“旁观者”成长为中国故事的“传播者,更有人将“专业报国”的信念融入未来规划。

李双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担当,她凭借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在思政融教,以赛促教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培育具有扎实专业技能、深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今,李双的课堂依旧座无虚席,她指导的学生仍在各类赛事中崭露头角,用外语架起沟通世界的桥梁,用行动诠释青年的家国担当。在她看来,外语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只懂世界语,忘了中国根”,而是让学生既拥有走向世界的专业能力,更怀揣扎根祖国的赤子之心。未来,她将继续以“融”“赛”之法深耕育人沃土,在立德树人的征程中,带领更多学生成长为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让育人之果愈发丰实。

(一审:郑国友;二审:侯蓉;三审:欧阳斐)



版权所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地 址: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邮 编:410205
                     湘ICP备05000548号      湘教QS1-200505-000191
                     管理:宣传部    电子邮箱:xcb@hnfnu.edu.cn

官方微信
湖南教育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