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昭,讲师,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长期从事教师口语教学。曾获湖南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湖南省微课大赛二等奖、湖南省“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大学组二等奖、省级演讲大赛一等奖、省级诵读大赛教师组二等奖,参与制作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师口语”课程,主持或参与省级各类课题5项,出版专著1部,指导学生的朗诵、演讲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0余次。

杨昭昭老师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自十九年前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杨昭昭老师便秉持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持续倾注热情与心血,不断探索如何上好“教师口语”这门师范生的必修课。
一、新型的课堂:从“听我讲”到“一起练”
“教师语言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师范生未来教育工作的成效。”杨昭昭老师深知,教师准确清晰的解说、富有条理的讲述、推理严密的阐释、富有个性的表达,是教师的学识、智慧、人品和各种修养的综合反映。“教师的语言能力是衡量教师综合修养的重要标尺。上好教师口语课能更好地帮助师范生站稳讲台。”
如何培养出真正掌握教师语言技能的师范生,让学生能够“想说”“会说”?杨昭昭老师认为应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此,她精讲教学理论、不懈探索与钻研新型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进行师生研讨,鼓励学生“多讲、多练”,积极创设“开口说”“一起练”情境,并且非常注重课堂内外的实践运用,形成课前与课中、课内与课外有机衔接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同时,杨昭昭老师积极参与建设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师口语》,精心制作了一系列微课视频,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巩固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课后也能高效地一起学、一起练。
课堂模式的不断改进、教学亮点的日益彰显,既让杨昭昭老师在省级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微课大赛等教学赛事中脱颖而出,也让学生的口语技能快速提高,在朗诵、演讲比赛中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更让一批又一批的师范生学到了教育教学方法。
“非常感谢杨昭昭老师当初的指导,让口语能力成为我成长和教学的重要助力。”曾获第九届湖南省师范生技能竞赛一等奖、湖南省经典诵读大赛二等奖的2020级831中文班毕业生罗晶说:“跟着杨老师学,我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得很快,师范生技能也越来越扎实。走上讲台后,我把杨老师教我的那些方法用在教学中,通过带学生练朗读、朗诵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与能力。”
在杨昭昭老师的课堂里,语言不再是静止的符号,而被一把可以开启未来的钥匙:学生带走的是敢说的勇气、会说的技巧,更是一颗以言载道、以声育人的师者之心。
二、尊重的温度:把“我怕说”变成“我想说”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杨昭昭老师从教以来所秉持的教育信念。她认为,教育事业“尊重生命独特性”。她坚信,“教育不是将学生打磨成统一的模样,而是帮助他们发现自我、相信自我、绽放自我”。
“教师口语教学中最大的难点是学生不敢当众表达自我。”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困难呢?杨昭昭老师分享道:“教师要以亲切、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支持”“要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课堂上,每当学生开口表达时,杨昭昭老师总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给予肯定和赞扬。无论是发音准确、词汇运用恰当,还是表达流畅、观点独特等方面,只要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都及时给予鼓励。而对于错误之处,杨昭昭老师说:“首先是要鼓励包容,告诉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犯错是正常的,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然后再以温和的方式指出并给予纠正,一定要避免粗暴简单的批评和指责。”
课后,杨昭昭老师经常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学习困惑,让学生知道老师关注他们的成长,从而获得表达的勇气。
为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杨昭昭老师还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口语练习内容,如流行音乐、热门电影、网络热搜等话题,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难度逐步递增的口语任务:“先从简单任务入手,让学生能够轻松完成,建立起信心,再逐渐过渡到讲述故事、发表观点等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从而点燃学生内心的火种,让他们勇于表达自我、绽放自我。”
当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被肯定时眼里发出的光、在演讲台上赢得掌声时嘴角绽放的笑,杨昭昭老师知道,又有一批未来的人民教师迈出了从“我怕说”到“我想说”的转变,这种主动表达的意识与能力会在他们成长路上恒久闪耀,照亮前程。
202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张嘉婕感慨:“教师口语能力的提高,为我的求职提供了有力支持,最终我以综合第一的成绩考取雨花区教师编制。有这些宝贵经验的助力,我更有信心做好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思政的浸润:让师范生“说好中国话”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杨昭昭老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的殷切期望,致力于培养“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未来能够担当教育重任的卓越师范生”。
“‘教师口语’课程作为师范专业技能必修课,不仅要培养师范生扎实的口语技能,更要培养师范生的家国情怀和教育理想。”杨昭昭老师不断推进课程思政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如何培养师范生的家国情怀?杨昭昭老师在演讲的内容中增加时事评述,尤其是对世界时事的评述,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的大国担当与责任,认识中国面临的挑战;在传授诵读知识技巧时,注重选择那些歌颂祖国、热爱家乡、投身教育的题材,通过体悟这些朗读材料中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感受青年人的奋斗精神、感受革命烈士的英雄情怀和豪迈气概,主动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红色传统的传播者。
如何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理想?杨昭昭老师重视教师礼仪等方面的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在学习表情语、站姿、行姿、手势的同时,探讨教师内在的师德内蕴如何通过外在的仪态修养展示出来,强化学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养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知、职业认同,增强师范生的专业情意。
“每一次教师语言训练都是一次真实的思维拓展和情感体验”,杨昭昭老师说,“这些发自内心的表达将帮助师范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爱国、敬业的精神,形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将成为他们思想情操中最为闪亮的一部分。”
2023级937思政班的龚予晨在杨昭昭老师的教师口语课上收获颇丰,她说:“杨老师的课不仅筑牢了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口语基础,更坚定了我以后要成为一名有学识、有情怀的好老师的信心”“杨老师就是我想成为的‘老师的样子’”。
多年的教育耕耘,使得杨昭昭老师所执教的教师口语课程硕果累累。她的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名列前茅,优课率保持在80%以上。她本人以及指导学生在各类竞赛中的诸多获奖,既见证了她教育理念的广受认可、专业水平的日益精进,更记录了无数青年学子从“欲言又止”到“侃侃而谈”的蜕变。
“真正的荣誉在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在于看到他们从懵懂少年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杨昭昭老师把学生的每一句“老师,我懂了”珍藏在心里,激励自己深耕教育沃土、践行育人初心,继续在助力师范生站稳讲台的道路上坚毅前行。
(一审:张莎莎;二审:侯蓉;三审:欧阳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