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一师先生”系列报道之一】刘丽群:笃学不倦,砥志研思

来源:校记者站 符杰 瞿思宇 发布时间:2022-09-13浏览次数:

编者按:回望一师办学历史和光荣传统,“千年学府、百年师范”弦歌不绝、桃李芬芳,为党和国家源源不断输送大批杰出人才,都反复强调一个事实: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办学新理念,着力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创新服务能力,用心打造“师德高尚、学术精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专家型教师队伍。广大教师坚决贯彻党委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建设“四个一师”的生动实践,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战线上,孜孜不怠,砥砺深耕,倾情奉献,唱响了一师人新时代的拼搏奋进之歌。为此,我们策划开辟“一师先生”专栏,集中报道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代表。我们希望,“一师先生”能够不断丰富,不断壮大,不断突破,不断创造,牢记初心使命,凝聚起齐心协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书写一师新的荣光。

2022年“湖南省优秀教师”刘丽群教授


刘丽群,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研究。出版著作5部;作为副主编编写教材3部;另外参著、参编多部。在教育学顶尖刊物《教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篇 ,在教育学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各类项目20余项。先后获省级社会科学成果奖、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不问前程,做好当下

“把当下的每一天过好,做好每一件事,不问前程,前程自然在脚下。”这是刘丽群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在她看来,“不问”前程,就是不要过于关注结果,而是把握当下,踏实走好眼前的道路。多年来,刘教授在做好教学工作与行政工作的同时,始终兼顾教育研究,取得累累硕果。她是学校唯一在教育学顶尖刊物《教育研究》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教师。近五年,其成果先后两次获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是学校教育学科目前为止所获最高层次的政府科研奖。

在问到当初大学为什么会选择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时。刘教授告诉记者:“当时学习这个专业是被调剂来的,一开始并没有太多想法,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才慢慢的熟悉和习惯这个专业,最后接受它热爱它。”刘丽群教授谈到,在求学时期,自己其实没有什么明确目标,只是一直专注于当下,把握好当下,听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不问前程,做好自己。本科四年苦读过后,她保送了湖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继续在教育学专业深造,硕士毕业即留校任教随后获博士学位。2011年,为进一步扩充学术视野,全职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年。刘教授告诉记者,在北师大做博士后期间,他们或加班晚回,或早早开始办公。“电梯里进出的经常都是某个领域的大咖,他们仍如此努力,我还有什么理由躺平?我只知道,我也必须非常努力。”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要专心努力、深耕细作、久久为功,这是刘教授始终坚守的原则。

科研源于积累

“要做好研究,写出一篇好的论文,首先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刘教授如是说,要想有深厚的理论积淀,首先必须广泛阅读,开卷有益,向书本学习、向前辈学习。

从求学时期开始,刘丽群教授只要有空,就会阅读各类书籍,不仅仅是教育学专著,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她都有涉猎,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而且还从学科视野来研究与审视教育。刘教授告诉记者,学科的发展正走向不断地交叉与融合,教育学也不例外,“如果单单只是从教育学角度来研究教育,研究的深度、广度与创新度都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不可分,这要求我们要拓展研究领域,才能把握教育学领域研究的相关方向。”刘教授还说到,要夯实多学科的基础,找到交叉点,来支撑自己的学科。而在阅读的数量上,刘教授也没有落下,为了完成一篇论文,她经常会阅读上百篇文献资料,10多本专著,并且对相关度大的文章进行二次精读,平时她还会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保持知识的摄入。

广泛阅读的好处,首先就在于能够帮助找到好的选题,刘教授跟记者分享道:“阅读可以帮助找到很好的领域,再围绕这个领域进行大量相关阅读,看学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看它是否具有可行性与前沿性,是否有空间进行深挖,如果有就可以确定选题,之后在研究的过程中再次阅读,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再去研究、调查,搭建出论文的框架。”搭建好框架之后,通过自己平时的理论积淀得出的观点阐述,将观点论据进行填充,加以完善。

学术基于敏感

保持学术敏感,在刘教授看来,就是要时时刻刻关注政策方向以及学术方向,保持思考。

刘教授表示,自己会时时刻刻关注教育改革的动态与方向,关注教育实践热点和难点,“包括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教育政策,国际上最新政策动向等。”通过系统分析这些教育政策,从中把握到教育的最新热点问题,启发自己的思考,从而能够更好地根据当下的教育环境来进行实际研究,这样写出来的论文,做出来的研究,更具有实践性和生命力,“我自己的研究比较多地指向教育实践问题,通过教育研究来推动与改进教育实践,这也是作为教育研究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刘教授说道。

参加各大学术论坛,已然是刘教授的生活常态,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机会,她就会前往北京、上海等地参加一些高端学术论坛或者国际学术会议,在论坛上与学者专家探讨,或者线上参与一些学术讲座,向前辈请教,与业内同仁讨论研究选题以及思路等,一起交流碰撞。刘教授认为,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你可以了解到这个领域的学术前沿,专家们正在探讨什么样的问题,从而启发自己的思考。”

正是基于学术敏感,刘教授在学术上收获满满。她孜孜不倦,兢兢业业,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49篇,并有15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除此之外,她主持并结题了2项国家级项目,主持教育部重点、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各类项目20余项。

教学科研相辅相成

2016年7月,刘教授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工作,主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在工作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刘教授依然坚持在空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当记者问及怎样平衡好行政工作、教学任务与科研工作这个问题时,刘教授认为,科研工作确实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与教学、行政工作并不冲突,她回答道:“它们并不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在一次课堂中,学生与她讨论起了乡村教师的相关问题,学生的观点引发了她的思考,之后她便将自己与学生的探讨内容作为了新的论文选题,开启了新的研究。在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一章备课时,刘教授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对一些观点产生了兴趣和疑问,她便做了更多的阅读与查阅,之后又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带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最后她将这些研究内容、思考和观点等,写成了一篇论文,成功发表在了CSSCI期刊上。

“教学可以激发科研工作,它能够让我们的科研之路走得更远更好,而同样的,如果不多做科研,教学质量则无法有更多的提升空间。”刘教授表示,“只有自己将这个领域去挖深挖透,才有可能让学生了解得清楚明白,现在的课程教学都讲究与时俱进,了解学科前沿,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而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唯一,好的大学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思想的引领和智慧的启迪。刘教授说道:“目前大学阶段的课程,偏向知识的灌输与注重知识层面的掌握,引领思想和深层思想火花的碰撞不够。”一门好的课程,若是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喜爱,使学生有延伸阅读的欲望,便能激发起其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刘丽群老师在学术研究上认真严谨,独具自己的想法与思考,学术问题上的独到见解与突破建议让我们感受到科研的巨大魅力,是大家眼中的学术专家;在课堂上却亲切细致,总是用最轻松易懂的方式给予学生细致入微的指导,讲课时的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更让我们如雨后新芽般疯狂的汲取养分。”“刘老师,亦师亦友,完全符合我们对优秀教师的所有定义,她不仅是我们学习路上的指路灯,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刘教授深得学生认可。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刘丽群教授循循善诱,教导有方,一直活跃于三尺讲台,耕耘不息。作为一名学术带头人,刘教授更是脚踏实地,积极探索。在学者和教师两个身份之间,刘丽群教授找到了平衡,也做到了双赢,她说,最想感谢北师大、湖南师大和湖南一师在她成长过程中提供的学术平台和工作平台,同时也感谢家人的理解:“这些年花在事业上的时间很多,做科研也经常忙不过来,很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与包容,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家人心目中,她一直是一个十分专注和投入的人,“一旦进入了工作状态,她整个人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我们愿意让她做自己喜欢的事,看到她完美开心的一面!”是家人的支持,给了刘丽群教授坚持的动力。

无须在意远方,只管迈步向前,刘丽群教授以沉稳的步伐,在教育科研之路上笃学不倦,砥志研思。她并未在意自己所获得的成就,仍在埋头钻研,保持思考,继续前行,她的“前程”,是硕果累累,也是桃李芬芳。

                   (编审:欧阳斐)



版权所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地 址: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邮 编:410205
                     湘ICP备05000548号      湘教QS1-200505-000191
                     管理:宣传部    电子邮箱:hnysxcb@126.com

官方微信
湖南教育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