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我校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座谈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谭凯副教授传达了讲话精神并谈了感受。校党委书记彭小奇、校长童小娇、校党委副书记刘志敏、副校长刘鸿翔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马院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刘志敏主持。
谭凯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谭凯表示,作为一名一线思政课教师参加座谈会并在会后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心情十分激动。他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了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意义,回答了新时代办什么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怎样办思想政治理论课,什么是好思政课老师、怎样成为好思政课老师等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意义重大,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切实解决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通过狠抓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多种举措,切实建好思政课。谭凯表示,今后在工作中将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将思政课教学同中国现实相结合,“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师生代表畅谈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小李表示,要努力提升“三可”“六要”核心素养,争做“乐为、敢为、有为”“三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学理性,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亲和力,凸显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批判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明认为,思政课要敢于直面、回应社会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各种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675班学生武珍宇认为,这次会议标示着大中小学校思政教学工作春天的到来,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要不断汲取丰富养料,生根发芽,抽枝生花,为即将投身小学思政教学工作做足准备。马克思主义学院16思政1班叶群同学表示,要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来做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童小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八个统一”,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通过思政课教学改革引领其他课程改革,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童小娇强调,湖南第一师范作为毛主席的母校,要在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彭小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前行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首先,为思政课正名、定位,明确了思政课究竟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其次,指出了“立德树人”目标如何达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靠队伍建设,二靠课程建设。队伍建设以“六要”为标准,课程建设要做到“两力”“两性”“八统一”。再者,明确了学校党委应该怎么做。第一,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思政课堂听课讲课。第二,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最后,对于马院来说,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立足基础教育这片广阔天地里的我校思政专业学生——未来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有可为,在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的同时,亦可为一师添光增彩,从而无愧于毛主席母校的光荣称号。

(编审:李宣平)